【书籍周边】我的2011年50本书大挑战

如题,失败了。
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太迟开始向50本书挑战了。

明年我确信我一定可以!

2011年的阅读量:
  1. 絕對做得到的持續術 by 石田 淳
  2. 成就每一個孩子 by 陳之華
  3. P.S.我愛你 by Cecilia Ahern
  4. 越讀者 by 郝明義
  5. 南极的企鹅 by 高仓 健
  6. 真的,好恐怖 by 岩井 志麻子
  7. 精灵鼠小弟 by E.B.White
  8. Charlotte's Web by E.B.White
  9. 吹小号的天鹅 by E.B.White
  10. 阅读的力量——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 by Stephen D. Krashen
  11. 通情达理:品格决定未来 by 洪兰
  12. 朗读手册 by Jim Trelease
  13. 罪行 by Ferdinand von Schirach
  14.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by Mitch Albom
  15. 潛水鐘與蝴蝶 by Jean-Dominique Bauby
  16. 爸爸沒殺人 by Jean-Louis Fournier
  17. 我的图画书论 by 松居 直
  18. 扶贫路上,唐米碗行走中国 by 唐米碗
  19. 血染棉花地 by 唐米碗
  20.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by 西西
  21. 成功无捷径 by Rafe Esquith
  22. 雨林中的人类学家:Semaq Beri村随笔 by 林嘉运
  23. 孩子你慢慢来 by 龙应台
  24. 绿拇指男孩 by Maurice Druon
  25. 马提与祖父 by Roberto Piumini
  26. 属鼠蓝和属鼠灰:我们是属鼠班 by 朱自强、左伟
  27. 属鼠蓝和属鼠灰:魔法苹果筐 by 朱自强、左伟
  28. 属鼠蓝和属鼠灰:鱼缸里的奇案 by 朱自强、左伟
  29. 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by Michael Ende
  30. 鬼磨坊 by Otfried Preußler
  31. 淘气包埃米尔 by Astrid Lindgren
  32. 爸爸,我们去哪里? by Jean-Louis Fournier
  33. 长袜子皮皮的冒险故事 by Astrid Lindgren
  34. 造梦的雨果 by Brian Selznick
  35. 小狐狸阿权 by 新美南吉
  36.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by Roald Dahl
  37. 启动学习力 by 傅承得
共 37本。

【翻翻书】傅承得《启动学习力》

2011年就由这一本书结束吧。
我个性其实很懒,所以喜欢这类轻巧、有意思的文章。因为读起来不会感到太沉重,但还是会学习到很多的。

(待续……)



2011年尾的太平湖



拍太平湖,为何总是在阴天呢?
哎呀,我可不是故意的哟,
就那么巧,
想拍的时候是阴天。


不管怎么拍,
太平湖依然是美丽的。

怀孕的猫儿

怀孕时的猫儿,
本能地想找个产房。
于是门一开,
就自自然然地闯进来,
一个一个房间去巡视,
寻找适合的温暖窝。

赶出去了,又会进来;
让我联想起——
打不死的蟑螂。

仓鼠

这不知是林尤家养的第几代仓鼠了。
拍的这一代是小千金的宠物。

正睡得熟呐!
可爱的小东西!

话说它已往生许久,这是它的遗照。

自然之静美


某日傍晚缓缓睁眼醒来,
看见透过窗帘的阳光,
感于自然之静美,
于是拍下此刻。

2011年祖母的生日

人老了,过一天算一天,这天,
孩子们为了给老人家添添喜气,
联合办了个生日会。

蛋糕,喜欢那些可爱的小寿桃。

寿星婆戴上假牙笑一笑 :-)

可爱的孩子们。

齐齐坐一堂。

【翻翻书】罗尔德·达尔《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罗尔德·达尔是个了不起的作家,他不但多产,而且写的故事都很棒。他的作品很多都被改编成动画及电影,我会与他的作品有所接触也是因为如此。初次看的是《Danny the Champion of the World》,讲述关于创意偷窃的事,还讲得光明磊落的;接下来是《Matilda》,一个有超能力的天才女孩的故事。这两部作品都是看了电影才看书的。书是在市立图书馆里借的,都是很有趣的故事。

过后,在关丹阅读营里再度与他的作品相遇,哎呀,我这才发现他的作品有中译本啊。这真是中文阅读社会的一大佳讯!看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觉得超高兴,书本真的比电影更好看,特别是讲述查理终于获得金奖券的那段,真是振奋人心!甚至会让这一段感动得喜极而泣呢!

在第三届阅读营中,抽空读了这本篇幅不算长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故事节奏是轻快有趣的,看罗尔德·达尔的作品真是很愉快的阅读经验。此外,我认为这本书很适合朗读给孩子们听,因为它篇幅不长,也有固定的节奏,小孩子们一定很喜欢他幽默的文笔及故事情节。


P/S:(电影版)Fantastic Mr. Fox Trailer

【翻翻书】 [日] 新美南吉;周龙梅、彭懿 译《小狐狸阿权》

《小狐狸阿权》是新美南吉的作品集。新美南吉写了许多关于小狐狸的故事,著名的有“小狐狸三部曲”,即〈小狐狸买手套〉、〈小狐狸阿权〉及〈小狐狸〉。他笔下的小狐狸都像人类的孩子般调皮、善良、可爱,颠覆了大家一般上对狐狸的印象。在〈小狐狸阿权〉里,作者细腻地描写阿权的一举一动,甚至它的心理活动,到了遗憾的结局,我们会很同情这只小狐狸。故事里鲜有说教的意味,确实不需要说教,因为新美南吉善于说故事,从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你会体会很深。

话说N年前,朋友借我一本《大师的童心》,我喜滋滋地把它读完后,还抄下数篇自己特别喜爱的故事。那时没有留意,原来也把新美南吉的两篇作品抄下来了,那就是〈去年的树〉和〈糖球〉,新美南吉的作品很耐读,总会带给你感动和意味无穷的感受。

新美南吉的作品里,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拴牛的山茶树〉,讲述一个平凡的伟人,为大众挖井的故事;〈铁匠的儿子〉,一个有着酗酒爸爸的孩子,为何最后又劝决定戒酒的爸爸喝酒了呢?〈一张明信片〉,明信片里的春天到了,但送信少年的春天在哪里呢?〈正坊和大黑〉,当马戏团结束时,大家也走上了不同的路,但真挚的情谊却永存心中。

新美南吉的作品有的清新隽永,有的凄美动人,值得一看再看,特别推荐给大家。

【翻翻书】《造梦的雨果》

看来很厚的一本书,
但其实翻开后,
一天内可以看完。

很特别的一本书,
是绘本,是小说,
也是电影。

电影版:Hugo Trailer

【翻翻书】[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李之义 译《长袜子皮皮的冒险故事》

林格伦的书总是让人看得有趣得要紧。

说起长袜子皮皮,得从我小时候说起。话说当时的电视台很爱播这类电影,假期时天天都有得看!所谓的这类电影,都是些旧电影,比如“Mary Poppins", 比如“Treasure Island”,比如“Pipi Longstocking”。详细的情节已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很爱看,然后是扎着一对红发辫的皮皮,奇装异服地站在门前,叉着腰对一群孩子说话。印象中的皮皮是很神气的孩子王。阅读时又是一番新体验,皆因旧时看电影的记忆只留印象,因此感到很有趣。

长袜子皮皮不是普通的小孩,她力大无穷、不上学、爱编故事,而且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孩子们都很爱她,因为跟着她一定会有许多乐趣(读者也一样)。

长袜子皮皮不懂礼貌又不上学,还很爱说一些不合逻辑的故事,应是家长们都会列入拒绝户名单的人物,担心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呗。但塞德尔格伦夫人没那么说,当皮皮要带杜米和阿妮卡(就是塞德尔格伦夫人的两个孩子)到霍屯督岛去时,她欣然答应了。

“杜米和阿妮卡将跟皮皮都要到霍屯督岛去。当然几乎所有小镇上的阿姨都对塞德尔格伦夫人说过:‘你多半不想让你的孩子同长袜子皮皮一起去,把他们送到遥远的南海去?你可能是说着玩的吧?’塞德尔格伦夫人却对他们说:‘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大夫说,孩子有了病,需要换空气。据我对皮皮的了解,她从没做过对不起杜米和阿妮卡的事。没有人像她那样体贴他们。’‘话是这么说呀。不过长袜子皮皮总有点儿那个!’阿姨们一边说一边撇嘴。‘对,’塞德尔格伦夫人说。‘长袜子皮皮可能不那么好。但是她有一副好心肠。”

这段话写出一个豁达开明的妈妈,也说明了别人对长袜子皮皮的看法。但正如这位妈妈所说的,皮皮可能不那么好,但她的好心肠和体贴,总会带给身边的人快乐和温暖。

偷渡客

大千金出发到巴生前,经姓尤的提醒,
赫然发现车内的偷渡客——小猫一只!

话说家里的猫儿生了两只小猫,
不知何故频频换“住所”,
这次竟要把孩子偷渡到巴生。

话说大千金至今仍是穷光蛋一枚,
属泥菩萨过江,
于是被迫检举并逮捕此猫儿,
实乃不得已之故。

聪明的猫妈妈把小猫藏在盒子里。
大千金在杂物堆里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它。

在“龙城”

宁静的午后。

看起来好好吃!

嗯……好吃!

【翻翻书】[法] 尚路易·傅尼叶《爸爸,我们去哪里》


















《爸爸没杀人》是这一本的续作。
本来要先看这本的,但没先借到,所以就先看第二本了。
两本相比之下,我个人觉得这本反映出作者更多的情绪。
卡缪在《异乡人》里写——
每个正常的人,多少都曾期望过他们爱的人死掉;
作者开玩笑地写出他曾妄想两个重度智障的孩子的死亡。
那是很痛苦的感受,既爱又厌恶。

虽然作者用着一贯的幽默文笔,但我没法子笑,也没哭。
我只是很同情,很同情,很同情。

看过这本书的人,相信都会代入这位爸爸的角色,
那会发生的事儿,总是让人不敢想下去。

【翻翻书】[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淘气包埃米尔》


很好笑的一本书,哈哈。

话说伦纳贝亚的村民在经过
某次埃米尔的淘气事件后,
开始在村内募捐。
他们每人捐50厄尔,
然后把钱交给埃米尔的妈妈。
“你们如果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
这些钱大概够了。”他们对她说。

哈哈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作者很具体形象地跟我们说
埃米尔的每个淘气事件。
绘插图的作家让我们对人物们
有更明确的形象。
阅读时,一切画面生动地在
脑海中跑动、翱翔。
有趣得要紧!

【翻翻书】[德]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鬼磨坊》


德国幻想文学。

不是一部“明亮”的小说,
里头的乌鸦啊、黑水河畔的磨坊等,
把故事色彩弄得很是黑暗。
有时候,读起来心情也很沉重。

初时还为少年克拉巴德感到高兴,
还以为他终于可以结束流浪,
找到一个栖身之处,
未料到他竟是误入魔窟。

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苦痛,
包括失去待他极好的同事。
但凭着好友的协助及真爱的存在,
他终于可以脱离师傅的魔掌。

作者说得好: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他一度与黑暗势力为伍并为之迷惑,
直到他从危险的处境中觉醒。

这也是我本人的故事,
或者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
这是所有的与邪恶打交道并
为之迷失本性的青年人的故事。

出路在何方?
就我所知只有一条
——凭借坚韧的意志获得解脱。
要依靠真正的朋友
要借助爱情的力量。
纯真的爱情的力量远远强大于
世上一切恶势力及其诱惑。”

Love conquers all.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译本,
为了读者着想,
亦为故事中的某些言语、术语
提供注脚。
特别是关于基督教节日的说明,
对读者了解故事的进程
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故事是时间顺叙,
某些节日的到来对故事人物
的行为举动起着很大的影响。

话说原来这本书已拍成电影:Krabat克拉巴德(原著名)

【翻翻书】[德] 米切尔·恩德《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这是一本深受好评和推荐的书。
看后,嗯,不会让你失望的。

时间嘛,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在我们的心中。”

毛毛,是个谜样的女孩,
她身世不明呀。
但,我们知道她是个好孩子。
未翻开此书前,
我预想毛毛大概是有什么超能力的吧?
幻想文学嘛!像哈利那样!
结果追看下,竟是我们都忽略的平凡能力:
倾听别人讲话。
毛毛的倾听能力可不得了,
就连灰先生也拜在她的衣袍下,
把重大秘密都说漏嘴了。
人嘛,是个矛盾体,
我们同时是个体和群体。
总要和人互动的,没有永远的个体。
倾听别人讲话,真是很好,很重要的能力。

后来,我们就随着毛毛认识了她的朋友,
灰先生、卡西欧佩亚、侯拉先生……
同时,也看见他们所处在的社会现象。

话说书中将人们没时间的表现归咎于时间储蓄银行,
但一经联想,就知道这根本是现实呀。
现实的社会里,这些表现都是真实的。
大家都高唱着没时间没时间!
好吧,我说我想像大家为了更美好的将来而节省时间,
但,我们的时间花何时可以回到我们的心中呢?

话说我跟着毛毛看见时间花的当儿,
我的联想就是一朵朵的莲花呀,
咋搞的?后来就拼命甩头,
哎呀,还是莲花!
我的阅读总会被先决经验左右呐。
这是正常的,但我尝试保持客观。

嗯!我甩,我甩,我甩甩甩!

【翻翻书】朱自强、左伟《属鼠蓝和属鼠灰》系列


可爱,清新。
就是适合儿童看的书。

虽然整个营造出来的环境很理想化,
但是,不行吗?

相信看了书的大人,
都会得到启示。

【翻翻书】[意] 普密尼《马提与祖父》


以超现实手法,
书写“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道理。

很多时候,
当我们永远失去某位亲人或朋友时,
人家会对你说:节哀顺变。
“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话,
我一次也没听过!
有时候,
人家甚至什么都没说,
只用同情的眼神瞥了你一眼,
就去开桌打牌了。

我处在的社会,
很多人不理解“死亡”,
也不是说我已超脱生死了,
我没懂很多,
但我真信“死亡”是必然的。

看韩剧《冬季恋歌》时,有一段戏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老工友因为酒醉而在工作上失误(引起小火患),
上司因此要开除他。
女主角深知老工友的苦衷,
因此到办公室与上级理论。
原来当天是老工友妻子的忌日,
老工友因悼念妻子而多喝了几杯。
重点是这位老工友工作多年以来,
仅仅这一次失误,女主角因此认为法外有情。
然而冷情的上司却不多加理会,
仍坚持这项决定。
女主角于是说:

我在想,你可能没有真正爱一个人吧?
你不知道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人,
某天早上忽然消失的感觉,
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只是你身边少了一个人,
那种感觉像你这样的人会明白吗?


这种感觉,我明白。
有时候,我们会很迷惑。
对我们很重要的人过世了,
这对我们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仿佛我们的世界从此停止转动。
但事实上,“天行健”,
世界从不为啥而停止转动。

虽然没人和我说过“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但当我忆起与死去的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那鲜活的记忆总让我悲从中来,
因为感觉过于真实,而不能接受他们已不在的事实。
  • 有时候,踩着自行车,风儿轻抚我的脸,我仿佛看见外婆的背影,她载着年幼的我边踩自行车边哼着无名的曲调;
  • 有时候,一个人在老家的餐桌上,我仿佛听见祖父的朗朗笑语,谈起他的奋斗史,偶尔夹杂乡野传说;
  • 有时候,又是瘫坐在老家的软椅上,记起祖父训斥我坐姿差,急忙又正襟危坐;
  • ……
是的,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本书很具体地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翻翻书】[法] 莫里斯·杜恩《绿拇指男孩》


“花儿阻挡了坏事。”

读着的当儿,
脑海里浮现的尽是花儿。
书本带给读者很美丽的想像。
也说明了关于花草的知识。

此外,一些寓言式的片段,
让人联想起《小王子》。
那些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的,
文字。

【翻翻书】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龙作家的文笔读起来感觉很严谨,
这是她的风格。

这里要晒一下,
我收藏的这本书有她的亲笔签名噢!
哈哈。

这本书篇幅不长,
说的都是她与两个孩子的互动,
但读来真实又温馨,
其中当然少不了她对事物的批判。

【翻翻书】林嘉运《雨林中的人类学家——Semaq Beri村随笔》


Semaq Beri 是森林之人的意思。
有这样的一群人住在雨林里,并与之相依为命;
有这样的一个人类学家(研究生?)和他们住在一起,
继而写下这些文章。

我欣赏作者的态度,
真想了解一个人,首先要“变”成他吧?
虽说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只有放下身段与成见,
敞开心怀,方能接纳彼此。

这本书满足了人家对于异文化的想像,
很多时候让人感到趣味盎然,
很有意思。
喜欢这般轻巧、有意思的文章。

Semaq Beri的孩子们从小跟着大人们往雨林跑,
所谓的教学,也就是孩子们对大人们的观察和模仿。
看看那些照片,小小的孩子已经拿起刀儿,
切山猪肉、处理鱼儿、削竹藤,
看到这里,
我们这儿的父母大概要大惊失色,
杀猪似地喊停了吧?
不是说这些行为不存在危险,
但难道说把孩子关在家里,
什么都不让他做,就不存在危险吗?
孩子可以做的事,比你想像中多。

此外,书中一篇<你们华人怎样看Orang Asli的?>,
让我读了有些心酸。

【转帖】2010年8月14日


【转帖】

今天有好多我认识的人生日。
最亲的当然是我妈,再来是我大伯母。
再来是610的妈妈。
再来是一位朋友,两位同学。
呃,暂时是这样。
好巧哟!(要我送礼,就“大変”咯!也掏不出钱来啦!)

傍晚打电话给妈妈,还是说不出口一句祝福。
我开头就说:今天你生日hor?
她就回答“生日大尾啊?不用做啊?”(福建语)
呵,意料中的答案,呵呵。
我们都很害羞(脸红),说不出爱语。
但,还是感到很温馨。
妈妈果然还是妈妈。

总而言之,
各位,生日快乐啦~~!

【翻翻书】[美]雷夫·艾思奎斯《成功无捷径》


行动派老师。
看完真的会给人(就教师们呀)跃跃一试的感觉。

看的当儿,常要为雷夫捏一把冷汗,
他这般批评,那般讽刺的,该如何是好呀?
(俺就是怕被人寻仇呀!)
可他就是理直气壮的,面对打压,面对失败,面对那些残酷的事。
确实教师在课堂里、学校里不停经历失败,
我看他提及的那些初任教师,确实深有共鸣,
他们就是不停地被打击和打压(各种形式的),
撑下去的,不是被同化了,就是退出了。
话说这个“退出”,百分之九十九是抱手旁观的人,
在课堂里,你道如何?不认真教学是也。

当一个好老师确实是世上最难的工作,
诚如以往在培训营里听过的,
“上课简单吧?谁都能上课呀,但要上得堂堂好课,你道简单吗?”
教学可是一门艺术呀。

非常感激雷夫为我们分享这一切。

【翻翻书】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这是简体版的。中短篇小说集。

话说本人打算收集西西的书,
但逛了多间(大众)书局仍遍寻不获(以前出版的)。
那日地底学校举行家长日,我随同姓林的去kap-kap。
恰巧当日校方安排书商到来举行小型书展,
我一见西西的书,顿时眼前一亮,欢喜极了,
费了一些功夫掩饰自己的喜色呢(俺就爱耍酷呗)。
虽然破破地、旧旧地、脏脏地(话说这从来不是俺买书的标准),
我当机立断lap完那边有的,也就几本呗。
虽然很穷(就不要理为何俺还有钱买书啦),
还是把钱给掏出来买了(话说这钱究竟是从谁的口袋中掏出来的?)!

记得当时年纪小(能小到哪里去?),
初读西西的文字就一见钟情,
哎呀,咋她写的句子那么流畅呢?
顿时觉得和她的文字很ngam key。
话说当时是老师带着读的呢,那篇《浮城志异》。

这本里头的都是小说,用了些技巧呗,
但就是流畅呀!
读她的作品,很是有趣。
<抽屉>和<感冒>让我有共鸣。
至于<北水>、< 十字勋章>和<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我比较喜欢的故事。
< 煎锅>、<假日>和< 苹果>是我觉得写得蛮有新意的几篇,
特别是<苹果>里的“苹果竞选”,很有趣。

西西的故事里藏有许多寓意(那个小说家的作品没有吖?),
在阅读时我思考着这些寓意……

【翻翻书】唐米碗《扶贫路上,唐米碗行走中国》&《血染棉花地》



这两本书是互补的。

穷,会穷到什么地步?我这才见识到。
很多篇章会让人忍不住掉泪。
被困在山中及被困在严重污染的河边,它的理由都让人很无可奈何。
我理解劳勿武吉公满的村民的失望伤心。

人既然如此苟活着,却仍是要活着。
虽然看不见曙光,但它依然存在,诚如白昼之月。

有人载

夕阳西下的天空,如此宽阔的一幅画布,让人看得目眩神迷。
于是,想着,有人载,真好!

熟睡

孩子,熟睡着。
如此安详,仿佛这个世界不存在着罪恶。

小蛋糕

虹萱是8月25日的寿星女。
早早就买了的蛋糕,奇怪为啥不在人多多时拿出来切。
客人走后,蛋糕这才现身,不到半公斤的小蛋糕。
原来怕是早早拿出来了不够分,说的也是。
蛋糕内有龙眼肉,凉凉很好吃。
两个孩子都喜滋滋的,感染了大人。
虽说是小,但要吃完也是花了一般功夫。
蛋糕真是不好吃完的甜点。

【书籍周边】说说英文书

英文书呢,我就比较少看了,藏书很少。

看得最多是在中学时,因为读的是所谓的英校,图书馆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好书(其实就是那种给书虫蛀得坑坑洞洞的书,不过我喜欢)。
初接触的英文媒体是娱乐期刊《Galaxie》,那时猛啃它是为了要和部分同学“沟通”,结果是我成了Expert,其他人变外行了,不想多说。接下来是看了许多的Enid Blyton写的书,有很多系列,题材蛮多样的,挺有趣。也看了Tintin系列的漫画。接下来还有经典、童话,如Pooh、Heidi、The Secret Garden等等。还有些杂七杂八的。通常看的都是从图书馆借的书,除了校内的,也有市立的。在市立图书馆,看得较多的是美术、绘画、手工、设计等兴趣相关的书。

昨日到Logos Hope(相关资讯——官网行程表),有小失望(天真地以为有些中文书,还有就是很多很多经典的书找),就说少看英文书咯,但能上船看看酱也不错。书其实不多啦,最大部分的书是神学及童书。我个人的心水书(就是本来打算要买的英文书)一本都没找到,就走着走着发现了几本想看的书。最高兴是买了A.A.Milne的The House At Pooh Corner及When We Were Very Young,当然都是Ernest H.Shepard画的插画。前者是看过了,不过很值得收藏。
Logos Hope的模样。船上人民尽是眼睛闪闪发亮的一群,上船看人也好。

八月的太平湖

八月的太平湖。
连日的雨水把大湖装得满满的,一切显得娇滴滴的。
天空虽然灰灰的,但到处皆是生机。

年老的雨树,叶子虽稀疏了,但枝桠仍然努力往前伸。
远处的亭子。
竹下。
湖中的点点涟漪。
新添的几处莲花之一。
粉红色的菩提树。
看着石桥就想起《剑雨》中的“我愿化身石桥……”。

【书籍周边】适合看书的角落

 说说我看书的地方吧。

嗯,没别的地方了,就是在床上。
睡前就躺着看,没要睡的话就半躺着看。
怎么半躺着看呢?简单简单,我把一堆没用的棉被枕头叠呀叠呀,就靠着它看书。
总之不会正经地坐着就对了,懒呀我。
正经坐着看是在外头等待什么什么时才那样的,演给人看。

最近出外吃饭的机会多了,又是赶着看书的时候,等待的时间耗得多。
于是觉得自己也该练练不在宁静的环境中阅读。
没想到,读个几次还真练成了,这该归功书籍本身。
好几次就在等待中读了大半本去,好有成就感呀我,呵呵。

说起这个,闲闲在网上找找看看——适合看书的角落,就贴在这儿留恋留恋。
待哪日有机会了,搞搞也不错。

喜欢这种椅子。
脚下铺软绵绵的地毯挺不错。
这灯可以移动角度的挺方便。
蓝色确实很适合书房。

总而言之,采光和座椅最重要。

新板公市

新板公市旁印度庙的菩提树。
早晨的新板公市。
新板公市的野猫儿。
与顾客谈笑中的二伯。
形形色色的鱼儿。

等待客人来的大伯。

话说新板公市的鱼档呀,当年就靠它养活了林家一家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