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诗】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1〕新醅酒〔2〕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注释】

〔1〕绿蚁: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细如蚁;
亦是酒的代称。
〔2〕新醅酒:新酿,未滤去糟的酒。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28岁(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进士,官高左拾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以越职言事罪,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后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任期间,体恤百姓,广结人缘,颇受民众的爱戴。晚年好佛,定居洛阳。在文学上,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要求诗歌反映时事,起教化民众、劝戒和讽喻统治者的作用。他亦强调“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创作艺术上,则要求主题鲜明,通俗易懂,朴素质直。白居易将其主张实践在作品上,著有《白氏长庆集》。


【题解】

《问刘十九》,“问”,有询问的意思;刘十九则是诗人的好友。“刘”是姓氏,“十九”则是排行,唐人流传堂兄弟的大排行。刘十九即是刘柯,河南登封人,是一名隐士,白居易在江州认识的朋友。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至江州任司马(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时作。


【译文】

新酿、未过滤的酒,浮着细如蚁、泛绿的泡沫;红泥砌成的小火炉,燃着让人暖和的火;傍晚快入夜的时候,天似乎要下雪了;在这惬意的时刻,朋友,是否愿意与我喝一杯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唐文人嗜酒,人所皆知,在寒冷的夜里,能与友好把酒畅谈,更是文人的一大乐事。本诗便是以此心情而作。
这首诗可以从两点来谈;第一,劝酒诗或邀酒诗?即是白居易的友人是还未到?仰或是刘十九已在室内与诗人共饮?显然的,这首诗可适用于室内或室外。在室内的层面上,“绿蚁新醅酒”并不是好酒,新酿又未滤清酒渣子的酒,总是带些苦涩的味道,并不好喝。怪哉的是,白居易竟以它来招待朋友?唯一的解释,便是他们两位早已在室内饮酒多时,好友共饮,这一畅快,竟把那些好酒都喝光了,就只剩这“绿蚁新醅酒”了,刘十九这时也不胜酒力,白居易也只好劝一句“能饮一杯无”了。
在室外的层面来说,则是书面的解释,白居易写了这首邀酒诗后,就差人快马加鞭送给刘十九;白居易在等候的时候,望向室外,却见“晚来天欲雪”,不是行路的好时候,不免有些担心,却又期待好友的到来,最后也只能叨念一句“能饮一杯无”。
第二点,是以白居易的政治背景切入。白居易这时官场失意,被贬江州,心中总是落寞。他在官场上无法找到正义的同伴,于是刘十九变成了一个理想的正义化身,是他理想的同伴和知音。入夜后的黑暗、厚雪,都是白居易与正义相会的阻碍。但是,白居易仍存在着“红泥小火炉”里的,那小小的希望及暖暖的诗意,支撑着他度过那灰暗的寂寞时期。如此一来,这首诗看起来就带了那么点的沧桑感了。
本诗取材自生活琐事,信手拈来,没有雕琢,语言平淡,词句含蓄简练,情味盎然,明亮温暖。诗中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诗人对友人的浓厚情谊,让人读了身心亦醉。诗中的色彩,绿、红、黑,营造出一个立体的世界,更加衬托出诗人的渴望;对比色则带出了视觉效果。白居易把普通的问话转为诗,让平淡的生活更见心思及新意。那雪是冷的,酒是温的,情却是热的。

【参考书目】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傅德岷主编:《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1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