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书】[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淘气包埃米尔》


很好笑的一本书,哈哈。

话说伦纳贝亚的村民在经过
某次埃米尔的淘气事件后,
开始在村内募捐。
他们每人捐50厄尔,
然后把钱交给埃米尔的妈妈。
“你们如果把埃米尔送到美国去,
这些钱大概够了。”他们对她说。

哈哈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作者很具体形象地跟我们说
埃米尔的每个淘气事件。
绘插图的作家让我们对人物们
有更明确的形象。
阅读时,一切画面生动地在
脑海中跑动、翱翔。
有趣得要紧!

【翻翻书】[德]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鬼磨坊》


德国幻想文学。

不是一部“明亮”的小说,
里头的乌鸦啊、黑水河畔的磨坊等,
把故事色彩弄得很是黑暗。
有时候,读起来心情也很沉重。

初时还为少年克拉巴德感到高兴,
还以为他终于可以结束流浪,
找到一个栖身之处,
未料到他竟是误入魔窟。

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苦痛,
包括失去待他极好的同事。
但凭着好友的协助及真爱的存在,
他终于可以脱离师傅的魔掌。

作者说得好: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
他一度与黑暗势力为伍并为之迷惑,
直到他从危险的处境中觉醒。

这也是我本人的故事,
或者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
这是所有的与邪恶打交道并
为之迷失本性的青年人的故事。

出路在何方?
就我所知只有一条
——凭借坚韧的意志获得解脱。
要依靠真正的朋友
要借助爱情的力量。
纯真的爱情的力量远远强大于
世上一切恶势力及其诱惑。”

Love conquers all.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译本,
为了读者着想,
亦为故事中的某些言语、术语
提供注脚。
特别是关于基督教节日的说明,
对读者了解故事的进程
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故事是时间顺叙,
某些节日的到来对故事人物
的行为举动起着很大的影响。

话说原来这本书已拍成电影:Krabat克拉巴德(原著名)

【翻翻书】[德] 米切尔·恩德《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


这是一本深受好评和推荐的书。
看后,嗯,不会让你失望的。

时间嘛,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在我们的心中。”

毛毛,是个谜样的女孩,
她身世不明呀。
但,我们知道她是个好孩子。
未翻开此书前,
我预想毛毛大概是有什么超能力的吧?
幻想文学嘛!像哈利那样!
结果追看下,竟是我们都忽略的平凡能力:
倾听别人讲话。
毛毛的倾听能力可不得了,
就连灰先生也拜在她的衣袍下,
把重大秘密都说漏嘴了。
人嘛,是个矛盾体,
我们同时是个体和群体。
总要和人互动的,没有永远的个体。
倾听别人讲话,真是很好,很重要的能力。

后来,我们就随着毛毛认识了她的朋友,
灰先生、卡西欧佩亚、侯拉先生……
同时,也看见他们所处在的社会现象。

话说书中将人们没时间的表现归咎于时间储蓄银行,
但一经联想,就知道这根本是现实呀。
现实的社会里,这些表现都是真实的。
大家都高唱着没时间没时间!
好吧,我说我想像大家为了更美好的将来而节省时间,
但,我们的时间花何时可以回到我们的心中呢?

话说我跟着毛毛看见时间花的当儿,
我的联想就是一朵朵的莲花呀,
咋搞的?后来就拼命甩头,
哎呀,还是莲花!
我的阅读总会被先决经验左右呐。
这是正常的,但我尝试保持客观。

嗯!我甩,我甩,我甩甩甩!

【翻翻书】朱自强、左伟《属鼠蓝和属鼠灰》系列


可爱,清新。
就是适合儿童看的书。

虽然整个营造出来的环境很理想化,
但是,不行吗?

相信看了书的大人,
都会得到启示。

【翻翻书】[意] 普密尼《马提与祖父》


以超现实手法,
书写“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道理。

很多时候,
当我们永远失去某位亲人或朋友时,
人家会对你说:节哀顺变。
“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话,
我一次也没听过!
有时候,
人家甚至什么都没说,
只用同情的眼神瞥了你一眼,
就去开桌打牌了。

我处在的社会,
很多人不理解“死亡”,
也不是说我已超脱生死了,
我没懂很多,
但我真信“死亡”是必然的。

看韩剧《冬季恋歌》时,有一段戏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老工友因为酒醉而在工作上失误(引起小火患),
上司因此要开除他。
女主角深知老工友的苦衷,
因此到办公室与上级理论。
原来当天是老工友妻子的忌日,
老工友因悼念妻子而多喝了几杯。
重点是这位老工友工作多年以来,
仅仅这一次失误,女主角因此认为法外有情。
然而冷情的上司却不多加理会,
仍坚持这项决定。
女主角于是说:

我在想,你可能没有真正爱一个人吧?
你不知道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人,
某天早上忽然消失的感觉,
周围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只是你身边少了一个人,
那种感觉像你这样的人会明白吗?


这种感觉,我明白。
有时候,我们会很迷惑。
对我们很重要的人过世了,
这对我们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仿佛我们的世界从此停止转动。
但事实上,“天行健”,
世界从不为啥而停止转动。

虽然没人和我说过“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但当我忆起与死去的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那鲜活的记忆总让我悲从中来,
因为感觉过于真实,而不能接受他们已不在的事实。
  • 有时候,踩着自行车,风儿轻抚我的脸,我仿佛看见外婆的背影,她载着年幼的我边踩自行车边哼着无名的曲调;
  • 有时候,一个人在老家的餐桌上,我仿佛听见祖父的朗朗笑语,谈起他的奋斗史,偶尔夹杂乡野传说;
  • 有时候,又是瘫坐在老家的软椅上,记起祖父训斥我坐姿差,急忙又正襟危坐;
  • ……
是的,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本书很具体地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翻翻书】[法] 莫里斯·杜恩《绿拇指男孩》


“花儿阻挡了坏事。”

读着的当儿,
脑海里浮现的尽是花儿。
书本带给读者很美丽的想像。
也说明了关于花草的知识。

此外,一些寓言式的片段,
让人联想起《小王子》。
那些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的,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