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及笔触写出爸爸的一生。
短小的杂文,是作者童年的记忆碎片,拼凑出一个酒鬼、医生和爸爸。
幽默的背后是怨恨、伤痛、不安、疑惑……
作者走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写出这么一段话,看了才明白爱一直都在:
“现在,我已长大,终于知道活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对于某些较为脆弱的人选择了‘不好’的方式,以承受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食物,我们实在不能过于苛责。”
酗酒是他生活的方式,只是这方式,用错了。
是的,有些人你爱他,他也爱你,但你们却不适合住在一起。
人说“血浓于水”,有时候是血缘把你们紧紧地系在一起,这条关系可能是羁绊。
或许是你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的羁绊,你或许想把这些人去掉吧,你说“你们给我消失吧”,但若是这么做,仅代表着你的生命的不完整,因为这些人就是偏偏地占了你人生的一角。
小说家胡淑雯的书评有这么一段话:
“有些被抛弃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自问:为什么爸爸不爱我?这本书告诉我们:假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当他们不爱或无法爱的时候,很可能也是无条件的,与你的好坏并不相干。”
可怜的孩子们在面对父母及家庭的困境时,常会自责:是不是我不乖?
停止自责吧,这都不是你们的错。
我们可以尝试——
“体谅父母的脆弱”(法国《费加洛杂志》)。